新葡萄88805官网刘文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焦佩教授合作发表的《国际视野中的延迟退休演进》,获得2021年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第三届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该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退休制度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建立起来的。世界各国的退休年龄与老龄化全球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地域波浪式推进的特征。在更广泛的层面上理解退休与老年工作者经济活动的本质和决定因素,成为国家在面对人口老龄化时过渡到新的社会背景与经济平衡的关键点之一。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退休决定和经历,政府、企业、政党和工会是各国老龄人口就业环境构建的主体,因此各方力量的均衡决定着延迟退休演进的发展历程。然而,各国政府和工会对延迟退休的态度迥异,在各种力量博弈的背后,隐藏着经济状况、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欧洲、东亚和北美是三个退休年龄调整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因此,本文以国别和时期为标准,在欧洲选取英德两国,东亚选取日韩两国,北美选取美国为例,从国际视野分析了延期退休演进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
(一)退休年龄调整蕴含多重目标,渐进式、弹性化延迟退休成为共同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对公共养老金造成财政压力,也意味着老龄人口拥有更多的投票权和政治影响力。日本延迟退休规划最早,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40多年调整,在2013年将退休年龄提高到了65岁。英国、德国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年递增,将延迟退休的年龄设计到了本世纪30、40年代。渐进式延迟退休通过比较缓慢稳妥的方式减小了退休年龄调整对社会和不同群体带来的影响,弹性化延迟退休则满足了老龄人口的个体需求。
(二)退休年龄的调整伴随着养老金制度的系列改革
适应退休年龄调整,各国都改变了养老金支付时间和方式,通过改革养老金制度结构,提高养老金缴费率,降低养老金替代率,改变养老金参数等,对其养老金体系进行改革。多层次公共养老保障体系成为各国的发展方向,其宗旨就是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养老金可持续性与充足性的双重目标。
(三)老龄就业的现实性成为各方力量博弈的核心
延迟退休年龄和促进老龄就业,推迟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龄,是应对老龄化政策的硬币两面。工会对前者持赞成态度,对后者持反对态度。欧美国家延长退休年龄并不会直接导致原企业负担的增加,老龄劳动力再就业非常普遍,但日韩延长退休年龄就会直接增加原企业薪酬负担,老龄劳动力基本要所属企业内部消化。由此,与欧美政府相比,日韩政府在提出延长退休时就会遭遇更多的来自企业的反对,日韩也就只有先以企业为单位在老龄就业问题上达成劳资妥协,才可能真正将政府的延迟退休政策落到实处。从老龄就业状况看,日韩最好,美国次之,欧洲最后。在政府的延迟退休政策中,欧洲工会反对声音最大,日韩次之,美国再次之。
(四)政府是延迟退休的主导力量,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博弈和支持必不可少
英德延迟退休的实践表明,退休年龄调整的推进是建立在政党、企业和工会等社会主要利益集团谈判、博弈的基础上,政府作为延迟退休推进的主导力量,不仅设计和规范退休年龄结构,而且还承担着引导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财政责任,以及促进老龄就业的政策激励职责。日韩两国的实践则证明,社会对话及各种力量的深度妥协是延迟退休推进所必不可少的,只有基于充分的协商才能达成社会契约,否则即使有最好技术设计的退休政策也会功败垂成。
(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延迟退休制度
我国现行退休制度的基本框架是20世纪50年代设计的,现行退休年龄不仅低于英德日韩美等国家,而且存在严重的身份差别。虽已形成多种养老保险制度并存的格局,但“未富先老”,“未备后老”特征明显,存在养老保险总体水平偏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城乡间替代率差距大,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不公平等诸多问题。与英德日韩等国不同,中国工会在延迟退休进程中尚未显出作用,延迟退休的设计和执行者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部门则决定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年龄。虽然中华全国总工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然而,在中国延迟退休的动议、质疑和论辩中,工会处于“失语”状态。显然,政府的深度介入削弱了企业和工会的谈判协商机会、能力和作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培养各种力量的均衡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者工作阶段的社会保障作用,以及劳动者选择退休方面的自主性作用;主动梳理或者引导劳动者的诉求,通过协商谈判,消除年龄歧视与代际冲突;将劳动者的利益更好融入延迟退休的政策设计中,构建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并保证其保值增值,在再次分配中提高普通员工的退休待遇;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增加老龄人口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有助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延迟退休制度。